伊斯法罕廣場 Meidan Emam, Esfahan 1979 伊斯法罕王侯廣場由阿拔斯一世大帝(Shah Abbas I the Great)建於17世紀初,廣場四邊是紀念碑建築,與一組二層的拱廊相連。該遺址以它的皇家清真寺、希克斯羅圖福拉清真寺、蓋塞爾伊耶希華麗的門廊和15世紀的提姆瑞德宮而聞名。所有這些反映了薩非(Safavid) 王朝時期波斯的社會文化生活。
蘇西塔水力系統Shushtar Historical Hydraulic System 2009 蘇西塔市的古代水力系統是一項天才傑作,時間可追溯至西元前5世紀的大流士一世時代。這一水力建設包括了二條主要運河,透過一系列的地下水道為蘇西塔提供磨坊用水,水流通過壯觀的懸崖景觀流入下游盆地灌溉果園以及超過四千公頃土地,見証了古代埃蘭與美索不達米亞等文明的知識力量。
波斯花園(四十柱廳Chehel sotoun、伊倫花園Eram) The Persian Garden 2011 這一文化遺產由分佈在9個省份的9座園林共同組成。它們一方面體現了自公元前6世紀居魯士大帝時期以來形成的波斯園林設計原則,另一方面也展現了波斯園林為適應各種氣候條件而發展出來的多樣風格。波斯園林的主要設計理念突出了對伊甸園及瑣羅亞斯德教四大元素——天空、水、大地、植物的象徵意象,所有園林都分為四個部分,並且水在園林的灌溉與裝飾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這九座園林分別建設於不同時期,最早的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世紀。樓台、亭榭、牆垣以及精密的水流灌溉系統是園林的重要特徵。波斯園林對印度及西班牙園林藝術都產生了影響。
伊斯法罕佳美清真寺Masjed-e Jāmé of Isfahan 2012 「星期五清真寺」,這是伊斯法罕最具歷史的建築。始建於10世紀的塞爾柱時期,踵繼的伊兒汗蒙古、帖木兒及薩法維時期都有所增飾或修建,所以在此可看到不同時期的風格。
一個城市,有條河流蜿蜒其中,就如同為這個城市畫上了柔美的線條,像巴黎、布拉格、布達佩斯……擁有查揚德河的伊斯法罕也是如此。伊斯法罕是伊朗歷史最悠久的城市之一,建城超過1500年,擁有超過200萬的居民。 ▲「Khaju Bridge哈糾橋」以及建於阿巴斯國王時期,以有33個橋孔而得名的▲「Sio-se-pol 卅三拱橋」 ,是查揚德河上最具特色的建築。 「Esfahan is half the world 伊斯法罕為世界之半」。伊斯法罕是伊朗的第二大城,歸功於西元1578-1629年在位的薩法維王朝阿巴斯一世(Shah Abbas I),他將首都遷至伊斯法罕,在此興建許多令人讚歎的壯麗建築和景觀;也因為他,什葉在伊斯蘭世界的地位趨於穩固;感激之餘,什葉派宣稱薩法維家族繼承穆罕默德的道統,阿巴斯大帝則興建壯觀美麗的伊瑪目清真寺回報。 ★世界遺產「伊瑪目廣場」舊稱國王廣場,是規模僅次於北京天安門的長方形大廣場,由阿巴斯一世在1612年興建,長510公尺,寬165公尺,四周都是迴廊,內有各式商店。廣場中央有長長的噴水池與波斯式四分花園。北邊則是綿延三公里的市集 ★「阿歷喀普宮」是一棟六層樓有陽台的方形建築,建於17世紀初,是薩法維王朝的君主接見外國使節的地方。宮殿為磚石結構,踩著飾有拼花彩磚的石階來到三樓覲見室外的陽台,是俯瞰伊斯法罕市容的好所在,廣場週邊的伊瑪目清真寺、柔特菲拉清真寺等盡入眼底。 ★「伊瑪目清真寺」又稱藍色清真寺或國王清真寺,也是阿巴斯一世的建樹之一,擁有四座宣禮塔,是一個波斯化的伊斯蘭建築。華麗的寺院在廣場的南側,入口的牆面及繁複三角拱構成的頂部,都貼滿深藍色調的彩釉磚花樣。鍍銀的大門經過三百多年的歲月已變成黑色,鑄刻有花體波斯文詩句。 ★「四十柱廳」座落在昔日的皇家園林內,由阿巴斯一世及二世修建,用以款待各國貴賓。在入口處,映入眼中的是一片大水池,長110公尺、寬16公尺,池畔有雕像妝點,據說四十柱廳前的屋頂是由20根筆直的木柱支撐著,加上水池中的倒影,共有四十根柱子,所以稱之四十柱廳。在伊朗,四十象徵尊敬、讚美之意。 參觀最古老的★「星期五清真寺」 ,這是伊斯法罕最具歷史的建築。始建於10世紀的塞爾柱時期,踵繼的伊兒汗蒙古、帖木兒及薩法維時期都有所增飾或修建,所以在此可看到不同時期的風格。「星期五清真寺」在2012年列名世界遺產。